304am永利集团

学术交流
石毓智教授“复杂系统科学的兴起和语言学的未来”系列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人次:

202465-8日,304am永利集团语言学学术前沿课程在振华楼304am永利集团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次前沿课程系列讲座由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石毓智主讲。石毓智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博士,著名语言学家,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65日上午,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王统尚副教授主持本次前沿课程系列讲座的开场仪式,王老师介绍了石毓智教授在汉语历史语言学、语法化研究等方面的丰富成果,代表师生对石毓智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语言学学术前沿课程以“复杂系统科学的兴起和语言学的未来”为主题,由“复杂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语言的开放性和规律性”“语言的不对称性和环境适应性”“语法构式的网络系统性”“语言的浮现性和自组织性”“科学思想方法的演进对语言学的启迪”六场讲座组成,每讲3小时。

第一讲,复杂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石毓智教授介绍了目前研究复杂系统科学的成果与机构,重点讨论了复杂系统的八大特性,阐述了人类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中,语言系统与客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语言的创新是没有边界的。

第二讲,语言的开放性和规律性。石毓智教授分别论述了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语法系统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共同语、方言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语言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语法规律与自然规则之间的关系。强调语法系统的开放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讲,语言的不对称性和环境适应性。石毓智教授讲解了处置式和被动式之间的同化与异化。指出了结构同化是不对称的,一种语言的构式构成一个动态的网络体系。

第四讲,语法构式的网络系统性。石毓智教授阐述了语法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的观点,并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论证了耦合标记构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现代汉语语法普遍存在着耦合标记方式。石毓智教授对于新旧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讲,语言的浮现性和自组织性。石毓智教授分析了当前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局限,指出在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变化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变化,从而会改变整个语法系统的面貌。石毓智教授主要讲解了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影响,还详释了量词系统的产生与影响。

第六讲,科学思想方法的演进对语言学的启迪。石毓智教授强调了母语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学资源,向大家分享了他数十年前在东湖之滨的语言学思考,并对未来20年的语言学研究进行展望。

本次前沿课程系列讲座创新形式与内容,于68日下午专门辟出2小时的时间,由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丽梅、秦宇、周冰、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万晓玥报告自己的论文选题,石毓智教授、张延成教授现场对论文选题进行点评与指导、听众共同参与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示获益匪浅。

(石毓智教授、张延成教授点评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

此次系列讲座在304am永利集团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同学中反响热烈,每一讲都座无虚席。304am永利集团张延成、郭婷婷、阮桂君、王玥雯、陈练文、王统尚、刘丹、刘翔宇、陈菡、杨旭、李昱、李广宽等老师,外国语学院程向莉、苏子洲等老师参加了本次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讲座还吸引了湖北省外、省内其他高校的师生前来听讲。同学们在讲座过程中积极地向石毓智教授请教问题,得到了石毓智教授的热切回应。

(石毓智教授给师生赠书签名现场)

(石毓智教授与部分听讲师生合影留念)

68日下午,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王统尚副教授代表学院师生对石毓智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就此次讲座课程的感悟和研究生们进行了分享总结,王老师以“打渔网、窗户纸、迷踪拳、大锅饭”等形象的比喻突出本次讲座的重点——树立语言研究的系统观,致力于用简单的语言揭示语言的规律,不被门户学派所限去研究语言本体和语言现象本身,秉持公开、开放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语言学学术前沿课程系列讲座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石老师向听讲师生签名赠书并合影留念。(文字/图片:蔡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