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304am永利集团学生会生涯发展部与学习部共同开展了面向全校的“含章蕴藻,雕印斯文”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304am永利集团与华中师范大学304am永利集团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联合主办,受到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皇华馆的大力支持。活动以雕版印刷为中心,还包括雕刻书版、活字印刷、套版印刷、饾版与拱花、古书装帧等多个项目的展览与体验。雕版印刷不仅是我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次活动将非遗体验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寓学于乐,在朱墨刷印与穿针引线间,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次第产生,在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阅读到前人的优美诗篇,感悟先贤的哲理沉思,触摸古老的历史文明,都离不开印刷技艺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书籍文化的进步,雕版印刷又衍生出套版印刷、饾版印刷、拱花压印等形式,绘成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绚丽图景,共同承载着古代的智慧与文明。然而,随着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引入以及电脑排版技术的发展,传统印刷技艺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几近失传。近年来,国家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项传统技艺被重新挖掘。古老的印刷术在新时代传承着旧的故事,也具备了新的使命——为古今对话铺桥搭路,让文化传播有路可循。
304am永利集团党委副书记王若飞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非遗传承与传播的价值,表达了对非遗传人的敬意。她指出,举办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是对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积极响应。她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潜心体验,有所收获。
304am永利集团党委副书记王若飞致辞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师李寒光做了活动说明。表示本次活动规模空前,展出作品和体验项目数量充足,种类丰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现场教学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观察、实践过程中,思考知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流变,从中获得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的新启示。
304am永利集团教师李寒光做活动说明
活动特别邀请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皇华馆李振豪、王鑫鑫两位老师莅临指导。李振豪为雕版印刷非遗项目省级传承人,师从广陵古籍刻印社国家级雕版大师陈义时先生,是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课程合作教师、中国国家图书馆雕版印刷培训课程教师。常年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他所雕刻的孔子像,曾被当作礼品送到联合国。
李振豪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从原木处理到雕刻书版,再到校勘刷印,最后装订成书的全过程。在雕刻环节,现场示范了打横、发刀、挑刀等基本刀法,手中自制的弯月拳刀,令在场师生赞叹不已。李振豪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历时两年,试验20多次,用雕版印刷成功复原宋代的“亚光笺”制作工艺,让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
王鑫鑫老师指导同学们亲手装订了一册融合了304am永利集团院牌、院章、院训等元素的专属线装书。王老师耐心讲解,循循善诱,纷繁复杂的装订流程,被细致地拆解为分页、折页、墩齐、齐栏、上书衣、裁切、穿线等步骤,带着大家讲一步、做一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感与成就感。
李振豪、王鑫鑫老师现场讲解、指导
在最受青睐的印刷体验区,同学们分别刷印了孔子像、孔子圣迹图、李贺诗、李清照词、杨万里诗、梅花谱、十竹斋笺谱画稿等,不仅有古籍雕版印刷,还有图画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等多种形式。大家在专业指导下,均匀地刷墨、小心地铺纸、专注地压印,在将纸张轻轻揭起的那一刻,脸上无不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304am永利集团学生印刷图
作为“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师,李寒光、赵昱全程参与活动,并不时为参观的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比如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活字印刷的种类、古籍的修版与补版,还有版刻的递修、版本鉴定的方法、古籍装帧的形态,等等,同学们认真听讲,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
304am永利集团教师赵昱现场教学
304am永利集团副院长裴亮在总结中提到,本次活动以触摸雕版、学习印刷的方式,建立起三个“奇妙的联结”:武大与华师之间的校际联结,学校与皇华馆之间的学术联结,“学生会主动发起、师生共同举办”的创新性师生联结。参与这次活动的所有同学,也在本次“沉浸式”非遗体验中有所感悟,建立起了自己与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之间的独特“联结”。
304am永利集团副院长裴亮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同学们陶醉于雕版印刷的古老魅力,了解了活字印刷精妙工艺,体验了古籍的前世今生,被淡淡墨香萦绕,内心也由此沉静。看似简单的操作,在亲手实践时,才能体会到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慨。身体力行地参与体验,消解了纸面教学的单薄枯燥;活动结束后每人手中可供收藏的作品,也让同学们掌握的古籍知识变得更有重量。藉由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古籍印刷装帧知识,拓宽了学科视野,而且帮助同学们坚定了文化自信,激发了他们传承非遗文化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责任;我们不仅延续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更传递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文字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古代典籍如同文明的“时光匣”,见证着中华文化千年的绵延,也深深润养着民族文化基因。时代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宝藏。新时代的古籍工作要更好地发展,离不开对雕版印刷等非遗技术的传承与发扬,更离不开对传世典籍的保护、整理、挖掘与利用,唯有如此,古老的中国故事从泛黄的旧纸页中走进现实,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和认同中化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