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304am永利集团语言学科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堂,进行了2023版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研讨,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2023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实施在即,语言学类课程作为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板块,从知识体系、教学进程到班级形式都进行了大幅调整。如何让语言学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既热爱文,又喜欢语,是语言学类课程建设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们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全过程研讨,从各种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大家的意见,老师们认为语言学课程建设应该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小班教学,提高语言学类课程的互动性,增强课程吸引力。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在2023版培养方案中属于前三个学期开设的大类平台课。之前的教学中,由于学院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配置,这几门课都是大班上课,一个教学班动辄上百人,有时甚至达到两百人以上。班级太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课堂上互动太难,活动开展起来费时费力,再加上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多,理解和记忆都需要精力,很多学生因而对语言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后续选修课程的选择和学科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因此,老师们一致认为,在大类平台课程中,应该利用培养方案改革契机,通过缩小班级规模、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阮桂君老师建议现代汉语开设4个小班,郭婷婷老师认为语言学概论也可以开设4个小班,王统尚、王玥雯等老师商量将古代汉语分为3个小班。阮桂君、覃业位、欧阳晓芳等老师主动提出可以加入平台课团队。这样,每个小班的人数控制在50、60人左右,有助于分组讨论、实践作业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像文字学、现代语言学等必修课程,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也有必要小班授课。
2. 抓好平台课和必修课建设。
本科生对语言学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就是从平台课和必修课开始。所以阮桂君老师建议,更多老师加入到这些课程之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风格,提升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的讨论中,李昱老师提出可以课程团队内容模块化,不同老师上不同模块。杨旭老师则认为课程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用太多条条框框进行限制。王玥雯老师介绍了课程考核方面的经验。
总的来说,目前语言学三个教研室一致认同大力加强平台课、必修课课程建设的意见,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凝炼和个性化、课程形式的创新吸引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和学术思考。同时,老师们也呼吁学院多多关注学科整体建设,缓解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