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孟琢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由小学通大道:章黄之学的义理传统”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304am永利集团“黄侃讲坛”的第十二讲,也是古籍整理研究所“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的第十一讲。讲座由古籍所李广宽老师主持,国学院任慧峰老师、古籍所吴剑修老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和本科生30余人聆听了讲座。
李广宽老师首先代表304am永利集团向孟琢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介绍了孟老师在科研、教学和国学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绩,并赠送“黄侃讲坛”纪念牌。
讲座伊始,孟老师提到在现代语言学的学科视角中,章黄之学多被简单理解为语言文字之学,忽视了其内在的义理传统。因此需要立足于传统“小学”中“训诂通义理”的历史传统,根植于中国训诂学“道器合一”的人文精神,把握章黄之学的精神高度与整体气象,推动“小学”在当代的跨学科发展。
孟老师首先梳理了两汉经学、宋学以及乾嘉之学对训诂与义理的不同历史传统。总结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倡“道器合一”的学术精神,即语言文字是具体的器,应以训诂趋向于道。
之后探讨了章太炎的“小学”与义理。孟老师指出太炎先生把作为经学附庸的小学变为独立的语言文字学,他认为语言文字不仅是通经,更是一切人文学术的基础。并以《齐物论释》为例,指出章太炎用语文学的方式贯通《齐物论》与唯识之义,汇通语文学、语言文字学、语言哲学。章太炎的齐物哲学反思了语言的性质、类型与内在规律,他的思考成为中国语言文字之学的理论基础。此外章太炎在书中破名家诡辩,破言义统一,破执名为实之执。对语言意义名实的否定中,形成了虚无主义感的语言之学。虚无的语言观为章太炎反抗帝制、反西方文明的革命理念提供了力量。
随后讲述如何利用传世文章与新出手稿理解黄侃的义理之学。孟老师收集了一些近年流出的黄侃手稿,并与已出版的后人整理本进行比对,发现后人在整理黄侃手稿过程中会刻意忽略某些内容。黄侃的学术形象由鲜明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度被逐渐阐释为对学科壁垒的固守。孟老师总结道,通过传世文章与新出手稿可见黄侃对章太炎的继承是深刻而全面的,章黄之学体现出广阔的学术格局与明确的义理高度。因为黄侃的人生悲剧,来不及展现自己的全部学术。在学科化的过程中被我们逐渐理解、塑造为了“专家”。
“读书人当以四海为力量,以千载为心。”最后孟老师鼓励大家通过跨学科研究突破现有研究领域、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激发新的学术路径与问题意识来理解人文学术的整全性,反思现代学科框架对传统人文世界的强制阐释与生硬切割。希望未来章黄之学应以“章”来扩展“黄”,在“由黄返章”的过程中拓宽学术视野、提振学术精神,让章黄之学获得更充沛的生命力。
现场互动环节,与会的同学和老师积极发言,孟琢教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场师生获益匪浅,最后李广宽老师代表师生再次感谢孟老师的精彩报告。(文/舒裕涵 图/宋明泽 邀请人/李广宽)